在铸造生产中,据不完全统计,由于浇注原因而报废的铸件,约占铸件废品总数的20%~30%。所以,提高浇注技术,是降低铸件废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1、浇注温度:
较高的浇注温度能保证金属液的流动性,利于夹杂物的积集和上浮,可减少气孔和夹渣等缺陷。但过高的浇注温度,会使铸型表面浇结,铸件表面易粘砂;金属液氧化严重,含气量增加,使铸件产生气孔等缺陷;并使液态收缩量增大,使铸件产生缩孔裂纹,晶粒粗大,降低铸件的力学性能。
因此,应该在保证获得轮廓清晰铸件的前提下,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,具体的浇注温度应视其铸件的牌号及结构尺寸而定。从铸件结构来看,小铸件、薄壁件、结构复杂件以及不容易浇到的铸件,应该采用较高的浇注温度;大铸件、重型件、厚壁件以及容易产生热裂缺陷的铸件,应该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。从铸件牌号来看,低碳钢应采用较高的浇注温度,而高碳钢应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,高牌号灰铸铁宜采用较高的浇注温度。
2 浇注速度:
较快的浇注速度,可使金属液很快地充满型腔,减少其氧化程度,型腔中各部位金属液的温差小,有利于铸件同时凝固。但浇注速度过快,容易产生冲砂等缺陷。
较慢的浇注温度,铸件便于补缩,形成集中缩孔,获得组织致密的铸件。但浇注速度过慢,金属液对型腔的烘烤时间增长,容易使型腔表面拱起脱落,氧化严重则会使铸件产生夹砂、冷隔、浇不到等缺陷。
铸件合适的浇注速度,应根据合金的种类、铸件的结构形状、技术要求及砂型条件来决定。在一般情况下,壁薄、形状复杂或有较大水平面的铸件,应采用快速浇注;形状简单、壁厚的铸件,宜采用慢速浇注;湿型的浇注速度应比干型快;铸钢件的浇注整流比铸铁件的快;有色合金铸件的浇注速度要求更快些。